为进一步提升无忧乘梯安民行动的工作实效,增强群众体验感、安全感及幸福感,我市紧盯两项关键工作指标,通过引导公众监督、提升电梯维保、完善物联建设、优化响应救援四方面工作举措,电梯安全提升效果显著。截至目前,全市电梯困人率同比下降22%,救援到达时长降至14.14分钟,前三季度超额完成全省预定目标,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一是强化公示宣传,引导公众参与监督。在轿厢内外设置电梯安全公示牌,清晰明确公示电梯使用标志、维保标志、96333平台、举报电话等,引导基层网格员、社区群众、外卖小哥等共同参与监督,使电梯安全工作公开、透明、可视化,倒逼使用单位不断完善电梯安全“日周月”管理机制,及时消除各类隐患,避免设备带病运行。强化设备“一码通”,在每台电梯内设置二维码,全市电梯赋码率动态维持在99.5%以上,扫码提供电梯定期检验检测、日常维保及电梯设备基础信息,方便公众对电梯实际情况进行查看监督,可及时投诉举报相关问题。截至目前,接受群众应急投诉举报及咨询共32000余件,问题隐患处置率100%。
二是紧抓安全关键,稳步提高维保质量。开展电梯维保质量专项抽查,以使用年限长、运行强度大、配置水平低、管理薄弱的住宅小区及公众聚集场所电梯为重点,紧盯维保质量及人员专业技能情况,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已立案调查55起。建立联合整治机制,加强与维保单位交流合作,帮助其协调解决与基层社区、业委会及物业公司之家的沟通问题,并切实掌握电梯设备维保日常情况,使维保监督工作更科学有效。组织各维保单位共同学习培训,交流工作困难,实现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相互进步。
三是完善物联建设,提升智慧预防能力。在将物联智能监测建设纳入地方法规的基础上,强化监督检验,结合日常督导考核,逐步提升全市电梯物联网安装率及在线率,目前全市公众场所电梯物联网安装率100%,物联在线率93.7%,在线率同比提升10%以上。同时,充分应用物联设备实时监测功能,结合9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通过视频监控、设备预警、定期抽查,以设备弥补监管人员不足的现实难题,实现提前预警并消除设备风险隐患。目前,来物联平台共预防处理电梯故障1700余件,有效防止次生电梯困人等事件发生。
四是优化报警机制,加快应急响应速度。畅通多途径报警救援途径,在平台救援的兜底基础上,实现电话、按钮、物联、视频等多种报警呼救方式,规避人为、信号、线路及载体等各方面的意外风险,通过“视频+语音”双向信号,保证受困人员的呼救能接通、响应快、可交流。同时建立专梯专人责任机制,逐台设置救援专员,严格落实定期培训考核,做到路线科学规划、环境提前熟悉、应急预案合理有效。并在电梯内设置一线救援人员有效联系方式,受困人员可直接联系该梯救援专员,减少呼救转接时间。目前,共受理困人事件10719件,平均救援达到时长同比下降近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