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粮食物资储备系统创新推出“湿粮不落地”全托管模式,即依托现有烘干中心,经设备升级、流程优化、服务延伸等,着力打造“净粮中心”,并以此为枢纽为农户开展产后粮食从田头到粮库的全流程服务。实行该项改革以来,“净粮”服务比例提升至25%,售粮排队等候时间压缩20%,产后再减损2.9%,带动今年早稻收购10.53万吨、再创新高。10月下旬全省现代化粮食收购服务体系建设现场会将在我市召开,全面推广该做法。
一、坚持问题导向,探索“社会化净粮”改革。针对粮食收购排队时间长、售粮负担重、损失损耗大等问题,全面推进“净粮”改革。目前全市已建成“净粮中心”43家,“净粮”服务能力达6760吨/日、较上年翻番。一是设施端前瞻性布局。按照“全域覆盖、就近净粮、多产多建”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净粮中心”建设,推动实现“净粮”服务比例25%以上,其中省级试点服务比例30%以上,基本形成市域重点片域“净粮”设施全覆盖。二是政策端阶梯式供给。为提高粮农积极性,推出“规范化+净粮量”双重激励机制,在对“净粮中心”按要求配备清理输送、谷糙分离设备按投资额补助40%、上限10万元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净粮中心”“净粮”服务量给予20-30元/吨补贴,并对实行集并运输的给予5元/吨补贴。今年实现社会化前置“净粮”服务量2.66万吨,较上年提升7个百分点。三是标准端规范化指导。制定“净粮中心”规范化作业流程,推出“低温缓速烘干、出炉水分控制12.5%以上、配备自动提升设备”等个性化指标,推动“净粮中心”规范管理。
二、坚持需求导向,深化粮食产后服务改革。围绕种粮户“不吃亏、有钱赚”需求,以“净粮中心”设施网为依托,全链条统筹收割、运输、烘干和交售,在乐清等地先行先试“湿粮不落地”全托管改革,逐步构建从田间到粮库的粮食闭环收购体系。一是预约“托割”。“净粮中心”按预约时间联系收割中心分片域收割,今年预约“托割”6.4万亩,并根据湿粮质检结果与农户协议烘干干粮数量。二是一体“托烘”。“净粮中心”统筹开展湿粮集并烘干、除杂、除糙等全流程委托作业,可将原先单个农户不足一炉的湿粮集并为一整炉粮食,日烘干效率提高40%。三是集中“托运”。委托运输车队,将10吨“小车”变为20-30吨“大车”,由粮库驻点质检人员化验,合格粮食以“编码钢丝扣”封签后免检入库,服务费用较传统模式节省60-70元/吨。
三、坚持结果导向,实施“精细化服务”改革。为提升基层粮库收购能力,实行模拟演练、科学调度、政策兜底等举措,有效破解粮库收购设施、质检、调度等瓶颈制约。一是购前模拟演练。建设“粮农之家”,提前摸底会商,测算农户排队时间,增配清理输送、谷糙分离、粮食检验等设备,创新“温州版”3人质检流程,增设临时收购点,确保高峰期售粮不过夜、等候时间不过长。二是购中科学调度。建立“净粮中心”名录库,实时公布、统筹调度烘干服务能力,实行微信和“浙江粮仓”双预约。完善粮食收购共商和矛盾调处机制,充分发挥收购网格员作用,及时解决农民产后急难愁盼问题。三是购后政策兜底。针对我市台风多发实际,研究出台受灾粮食助农政策,对经保险定损的四五等、等外粮分别按订单奖励80%、50%给予订单补助。在龙湾试点开展受灾粮农业保险分等理赔,对四五等粮和等外粮在统一农业保险赔付基础上,适当提高赔付金额,今年帮助受台风“格美”影响的农户减损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