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22年6月,两百多条海豚出现在温州北麂海域,被正在执行任务的中国渔政33016船记录下珍贵影像,获得央视报道和全网点赞。优越的位置,加持良好的气候,孕育了温州最美的海,最鲜的鱼。6月,正处春夏之交又在伏休期内,是水生生物繁衍生息的黄金时期,也是增殖放流最佳时节,6月6日上午,在第十个全国“放鱼日”到来之际,“送小鱼苗回家”——科学放生 反哺海洋“6·6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在温州洞头中心渔港举行。
此次集中放流活动更加聚焦全域放生、全民放生、全效放生,让增殖放流成为促进渔业资源有效恢复、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平台,积极营造全社会关爱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一、全域放生,送小鱼回大海
此次放流的鱼苗包括大黄鱼、黑鲷等种类,同时经过野化驯养、检验检疫等一系列综合评估,保证了每一条“鱼宝宝”苗种好、体格强。小鱼儿的新家更是精心选址洞头海域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养护海洋生物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海洋渔业产业布局,加快蓝色粮仓建设,促进近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在这个6月集中“放鱼季”,除了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在洞头中心渔港的放流“主场”,龙湾、瓯海、洞头农业农村部门在多个点位同步开展增殖放流,预计放流大黄鱼、香鱼等各类鱼苗共计5000万尾。
二、全民放生,线下线上总动员
“扑通扑通”,随着一阵阵清脆的入水声响,220余万尾大黄鱼、黑鲷鱼苗顺着放生滑道游入大海,正式在我市海洋牧场海域“安家”。此次放鱼活动,还邀请到温州市佛教协会、温州市渔民协会、温州市钓鱼协会以及渔民代表、水产经营者代表、市民代表等主动认领鱼苗或参加放流,他们纷纷提上装着小鱼苗的水桶,登上执法船艇甲板,亲手护送小鱼回家。
除了线下的增殖放流活动之外,“6·6全国放鱼日”前一周,还联合《温度新闻》共同发起以“送小鱼苗回家”为主题的增殖放流倡议与知识竞答活动,吸引不少热心市民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全效放生,绘就最大同心圆
美丽家园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海上党建大平台拓展普法教育、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渠道。加强与市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民宗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单位的紧密协作,探索执行全省首例非法捕捞公益诉讼“劳务代偿”。市检察院为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依法获取的公益诉讼损害赔偿资金,特设公益诉讼损害赔偿资金。持续发挥“护瓯水 保生态”民间“护渔”志愿服务引导作用,激活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增殖放流,绘就全社会关爱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最大“同心圆”。
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坚持规范化管理、多元化投入、社会化参与、效益化产出协同推进,持续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力度。2021年以来,全市科学放流水生生物苗种24.2亿单位,切实维护了水生物多样性,改善了渔业种群结构,不断推动渔业生产和生活方式向高效、绿色、低碳转型,一些销声匿迹的特色野生海鲜,如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又重新游上市民餐桌。